一、新闻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引言、数据等都经得起核对;不导演或摆布采访对象;注明有待进一步核实的信息。这个要求一到实际工作中就显得很复杂。
新闻真实是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的统一。新闻工作者需要才能够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绝不瞒报、漏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免费新传考研资料分享群:749766260
(二)和新闻真实相关的概念
1、客观性
(1)客观性的含义
新闻报道客观性的核心是把事实与意见分开。把事实与意见分开,不仅指新闻只呈现事实、评论才发表意见,更重要的是传播主体要克服个人的偏见,以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实录事实的本来面目。客观性原则在具体操作中,有三条基本要求:完整—该事件的基本构成要件不能缺失,防止以偏概全;平衡—不同见解得以平等表达,防止一面倒;中性词汇—防止带有情感的、偏向性的词语。
(2)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联系
客观性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前提。
客观性原则和操作方法是确保新闻真实性所必需的。
2、真实与现实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到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罗列一般事例没有任何意义,甚至会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
3、真实与真相
报道真实的新闻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一个事件的发生,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而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有些事件的真相是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经济利益斗争,相关的人和机构会设置种种障碍,甚至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还有许多真相可能永远都无法查清。真相决定着每一个事件的本质(性质),是需要艰苦探索的。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反映带规律性的东西,要经过相当艰苦甚至漫长的道路,这基本上是科学研究机构的任务,新闻媒介无论如何承担不了。
(三)为什么要坚持真实性
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我们的新闻媒体才能具有权威和公信力。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四)为什么坚持新闻真实性在新闻工作中显得很复杂
复杂的基本原因在于:任何新闻报道都是经过选择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1、新闻工作者必须从每时每刻变化着的世界中选择极其有限的事件用以公开传播。
2、对选中的每一个事件还得再选择其中的部分事实公开传播,这里有个主次、重轻、缓急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取向。于是,同一个事件,不同传媒报道出来可能会大相径庭,但谁都会宣称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
二、新闻失实
(一)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2、似是而非,歪曲事实
这一类新闻失实的共同特点是:以一个(件)事实为依据,增增减减,曲解原意,搞成似是而非,很具迷惑性。常见做法是:或添枝加叶,任意拔高;或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或故意遮掩部分事实,要件残缺;或偷梁换柱,因果不符;等等。近些年来,“悬疑新闻”“标题党”和曲解文件、谈话的原意以制造轰动效应,是三种新手法。
3、隐瞒、掩盖重大事故
新闻失实不仅仅指已经公开报道的新闻,同样包括隐瞒、掩盖重大事件。隐瞒、掩盖重大事件对国家、公众的伤害可能比公开报道新闻的弄虚作假还严重。
(二)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新闻失实,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种: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1、非故意性失实
在采、写、编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主要是媒体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有的记者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新闻失实的。
2、故意性失实
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有新闻队伍内部问题,也有社会原因。这样的新闻失实是对新闻理念与价值的巨大伤害。
(一)新闻失实的原因
1、文学想象造成具体的新闻失实。
2、体制性失实,即由政治、经济价值观引发的失实。
3、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过程中造成的失实。
4、新闻策划造成“传媒假事件”泛滥。
5、故意制造、传播虚假事实或虚张声势地夸大事实。
6、套话、套路写作造成的不真实。
7、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公开发生的事实。
(四)新闻失实的发展趋势
1、纯粹假新闻越来越多,新闻失实愈演愈烈。虽然专业媒体故意造假的新闻已不多见,但社交网络的繁荣,公众参与新闻生产、利益团体的斗争等使得纯粹假新闻层出不穷。
2、虚假新闻呈现出高度的媒介融合特性。互联网环境下,在虚假新闻的链条上,往往是新闻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账号、传统媒体等不同形态的媒体都参与其中。从新闻内容形态来看,以图像、视频为主的融合新闻产品逐渐占据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主体地位,不同表现形式的虚假新闻“异彩纷呈”。
3、社会敏感问题成为虚假新闻高发区。近些年,新闻失实向公共领域蔓延,危及大众的切身利益,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甚至捏造政府的公共政策,比如2013年央视报道的假新闻“中国将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制度”。
4、虚假新闻的存活周期较短,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揭露。
5、机构化地有意识地大批量制造假新闻。早在2019年9月,广东警方就曾全链条打掉过一个网络引流犯罪团伙。该团伙注册了大量空壳公司并以这些公司的名义开设了2000多个微信公众号,然后通过“标题党”、虚假新闻吸引流量,以此赚取广告费用。在那次行动中,警方抓获了201名犯罪嫌疑人。机构化地而且有意识地大批量制造假新闻。
6、媒体间议程设置为虚假新闻“赋权”。一旦有新生“客里空”冒头,媒体们往往趋之若鹜蜂拥而上,不加甄别便迫不及待地对其接力传播,扩大了虚假新闻的散布范围,有些原本只是在地方或某区域流传的假新闻,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播散。而多家媒体的集体发力还会在客观上进一步提高其可信度。在“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被查”、“孝感车主参与抗疫后去世”等案例中,一家媒体率先发布不实信息后,就有多家媒体盲目跟从,纷纷转载。究其实质,还是为了抢夺眼球、追逐流量。
(五)“后真相”
1、提出
2016年,英国《牛津词典》提出。
2、含义
“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因为人们判断、认定新闻的真假,不是以自身的经验、理性的分析,而是以是否合乎我的“政治正确”、是否合我的口味、是否适合我的情感。凡是符合我的思想、立场、态度、情感、偏好的,都是真相,假的也是真的;否则,都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这就使假新闻有了广泛的民粹市场。
3、产生原因
社交媒体成为主要新闻来源。而社交媒体的用户是圈层化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立场、态度、见解和共同的情感形成一圈圈的群体,他们排斥一切与他们的取向不同的新闻、见解。
思考题:
1、请用你的语言表述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
2、你如何看待下面这段话?
新闻的真实性既是我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我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新闻的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完全真实;(2)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要真实可靠;(3)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4)对人、单位、事件的评价要客观;(5)不能脱离新闻来源随意发挥;(6)新闻报道的语言必须准确。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确保新闻真实,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坚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倡新闻工作者树立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使新闻工作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可免费修改思考题答案,知乎私信即可~
电话:13988888888
传 真:海南省海口市
手 机:0898-66889888
邮 箱:88889999
地 址:/public/upload/system/2018/07/28/2091301cca30ff8c6fd3ecd09c8d4b02.jpg